|
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警告:全球糧食供應鏈已經開始崩潰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警告:全球糧食供應鏈已經開始崩潰 4 月 23 日,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全球之際,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莫 · 托雷羅(Máximo Torero)在 Nature 的網(wǎng)站上撰文,呼吁全球各國摒棄孤立主義,通力合作,以避免疫情大流行引發(fā)新的全球糧食危機。 總體來看,雖然對于主要農作物來說,2020 年預計會是一個豐收年,但疫情大流行破壞了糧食供應鏈,各國的旅行和工作限制讓農業(yè)人員和物資流動雙雙受限。 因此,即使玉米、小麥、大米等主要農產品整體上供給充足,卻可能由于出口貿易限制,港口封閉或物流受阻等原因無法運送,導致食物白白浪費或局部供應不足,部分地區(qū)的人無法獲取充足的糧食,引起社會恐慌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早在 3 月底,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就已經公開表示,疫情造成的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幾乎無可避免,很可能會影響部分國家和地區(qū)的糧食安全。 時至今日,包括俄羅斯、越南和哈薩克斯坦等國紛紛出臺了限制糧食出口政策,以優(yōu)先滿足本國需求。再加上今年年初的蝗蟲災害,本就不富裕的東非和中東地區(qū)國家更是雪上加霜。 面對嚴峻事態(tài),托雷羅在文章中著重強調,疫情不分國界,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取決于各國是否能抵抗孤立主義的壓力,敦促各國不要采取出口限制措施來應對疫情。相反,只有 “拿出技術,創(chuàng)新和政治決心…… 全球合作,才能戰(zhàn)勝疫情和糧食危機。” 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警告:全球糧食供應鏈已經開始崩潰 圖 |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莫 · 托雷羅 (來源:Caroline Smith /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以下是全文內容: 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疫情大流行使許多事情暴露無遺,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證明了我們的世界(各國)如何相互連接。在供應鏈停滯威脅到全球食物安全之時,全球化的影響最為明顯。維護或重建供應鏈網(wǎng)絡需要我們拿出技術、創(chuàng)新和政治決心。 作為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的首席經濟學家,我擔心很少有國家意識到必須調整其控制病毒和緩沖經濟沖擊的措施,以保證糧食順暢流通。沒有食物,就不存在健康。制定政策規(guī)定很簡單,但孤立主義絕不能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各國必須共同努力,不要建立貿易壁壘,也不要禁止必需的工人跨國工作。 全球糧食供應鏈已經開始崩潰。在印度,農民給奶牛喂草莓,因為他們無法將水果運到城市的市場;在秘魯,生產商將成噸的白可可傾倒進垃圾場,因為通常會購買它們的餐館和酒店已經停工;在美國和加拿大,出于相同的原因,奶農不得不傾倒牛奶;大量來自東歐和北非的移民工人被困在國境線,他們本來應該在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農場從事糧食收割工作;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嚴重依賴季節(jié)性農場工人,然而他們由于出入境限制(包括使館暫停常規(guī)簽證服務)而無法旅行,也有人擔心外國工人可能會成為輸入病例。因為沒人收割,農作物開始在田里腐爛。 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警告:全球糧食供應鏈已經開始崩潰 圖 | 一名印度農民用草莓喂牛(來源:路透社) 所幸的是,今年的農作物收成前景樂觀。目前,世界玉米庫存已經是 2007 年和 2008 年的兩倍多,當時嚴重的干旱造成主要糧食出口國的糧食短缺,進而引發(fā)了一次全球糧食危機。在這段時間里,稻米和大豆庫存也分別增加了約 80%和 40%。 但是,如果各國不能將糧食從生產地轉移到最需要的地方,那么再怎么豐收也無助于避免糧食短缺。滿載谷物、新鮮水果和蔬菜的貨船都被迫延期?,船員則無法下船,導致那些不能及時運輸至市場的易腐食物被白白浪費。與去年同期相比,小麥價格上漲了 8%,大米價格上漲了 25%。同時,世界各地的恐慌性購買正在造成更多的浪費,還會因為難以獲得新鮮食物而影響飲食質量。即使在 COVID-19 出現(xiàn)之前,全球范圍內的糧食行動都是一項挑戰(zhàn)。而現(xiàn)在,從中國,到歐洲,再到美國、印度和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qū)都處于疫情的不同階段,處理方式也不一樣,這使得各國只為自己的利益行事。 這導致了混亂的連鎖反應。本月初,世界主要小麥出口國俄羅斯將小麥出口限制了三個月,以確保本國供應充足。盡管預期影響很小,但這種行為引起了其他國家的警覺。這是由一系列事件共同推動的決定,包括油價的急劇下跌——這削弱了盧布對美元的匯率,進而抬高了當?shù)氐男←渻r格。越南 3 月份對水稻的做法也與此相同,這也是大米價格飆升的原因。 疫情大流行帶來了分歧,例如開放的邊界會讓使病毒傳播,所以難民和移民被拒之門外,外包活動應該結束。但是,這種政治立場忽略了各個國家在主糧、農藥、化肥、動物飼料,以及人員和專業(yè)知識領域的相互依賴程度。 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警告:全球糧食供應鏈已經開始崩潰 圖 | 一名荷蘭農民和無處運送的成堆土豆(來源:路透社) 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取決于各國是否能抵抗孤立主義的壓力。我敦促各國不要采取出口限制措施來應對疫情。相反,國家應該同意取消關稅和稅收,以補償由于貨幣貶值而引起的物價上漲。國家應當指定港口和農場的工人為必不可少的崗位,保護這些人的健康,確保他們可以旅行和繼續(xù)工作。 合作是可能的。25 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的農業(yè)部長本月簽署了一項協(xié)議,打算共同努力確保該地區(qū)的糧食供應。這樣的政治宣言可以為真正的進展鋪平道路。對于加入了農業(yè)市場信息系統(tǒng)(AMIS)的國家,政府和投資者還可以善加利用諸如 AMIS 網(wǎng)站(www.amis-outlook.org)之類的工具,從前所未有的市場透明度和信息量中受益,以減少不確定性。 在糧農組織,我們正致力于利用從過去危機中汲取的經驗教訓,包括研究糧食價格上漲和波動的信息,以及埃博拉等疫情暴發(fā)如何影響糧食和營養(yǎng)的獲取,從而減輕病毒對食物運輸活動的影響。我們使用大數(shù)據(jù)監(jiān)控貿易,收集有關物流問題的信息、評估問題的解決方式,然后向市場公布結果以減少不確定性(請參閱 https://datalab.review.fao.org)。例如,我們知道了運輸過程中的主要延遲出現(xiàn)在卸貨期間,由于港口人力限制,以前一天的工作量現(xiàn)在需要三天。延遲對出口商而言代價高昂,但它們可以用匯率收益彌補。全球運輸?shù)靡赃\轉。 我們還跟蹤多個語種的新聞,以了解疫情如何影響糧食和農業(yè)。這有助于各國做出政策決定。我們與發(fā)展中國家合作,通過分析其農業(yè)生態(tài)條件,對何時何地種植和收獲關鍵大宗商品提出建議,從而增加糧食供應。我們預測 COVID-19 可能會如何影響農業(yè)的多個方面,從勞動力和收入下降導致的需求下降,到匯率和通貨膨脹。 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警告:全球糧食供應鏈已經開始崩潰 圖 | 研究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一食物本不該被浪費(來源:Alistair Scott/Alamy) 疫情大流行提醒我們,世界必須用可持續(xù)的方法利用土地和水資源,以更具韌性的方式種植必需的食物。 一種方法是減少浪費。全世界每年浪費約 4000 億美元的食物——可養(yǎng)活大約 12.6 億人,相當于 1.5 千兆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之下,2019 全年用于生產能源的排放量約為 33 千兆噸);另一個優(yōu)先事項是為構成農業(yè)支柱的小農廠主和移民農民提供更好的待遇。例如,小型農業(yè)企業(yè)需要的是市場渠道和提高生產率和收入,僅靠單純的補貼是遠遠不夠的。 疫情大流行提供了一個重置的機會,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將扮演重要角色。創(chuàng)新活動正在發(fā)生:中國正在投資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和其他農業(yè)技術,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在非洲,移動電話正在改善獲得市場、價格和天氣數(shù)據(jù)的渠道,并促進資金轉移;秘魯正在看到創(chuàng)新法律的好處,法律已使農業(yè)勞動力正規(guī)化,并將其與農作物的季節(jié)性直接相關。政府現(xiàn)在知道哪些農民受到封鎖的影響,可以確保他們獲得必要的支持。讓我們共同抓住這些巨大的機會。 正因為新冠病毒無視國界,所以擊敗它的唯一出路只有全球合作。從事疫苗試驗、醫(yī)療保健、藥物開發(fā)和經濟復蘇的人們都需要糧食。我們要么站在一起,要么看著數(shù)百萬人忍饑挨餓。 |